查看原文
其他

冒充者

甄朝珺 甄朝珺 2023-01-26


题图:Tstar  | 摄影 :Chaojun

1

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第四季解读了一本书《重新思考:知道你不知道什么的力量》(Think Again: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't Know)。作者是亚当·格兰特(Adam Grant),曾著有《B 选项》(与 Facebook COO 雪莉·桑德伯格合著)、《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》(Give and Take)、《离经叛道》(Originals),恰巧公司伙伴前几天推荐过「Give and Take」这本书。


看万老师对《重新思考》的解读有许多启发,分享其中两个点给朋友们。

2

自信与谦逊是我们都希望拥有的品质,而似乎这两个品质之间又有一些矛盾的地方。如何同时拥有它们又和谐共处,貌似周围不少人都会遇到这些困扰。


首先要排除一个直觉性的答案:自信、谦逊、平衡点,这「三个状态」不能以光谱的左侧、中间、右侧来衡量。以光谱两段理解自信与谦逊,中间找一个平衡点,这样机械的划分都谈不上是中庸,最终的状态可能就是老好人。


王慧文帮助「愚昧之巅」这个概念在中文互联网熟知,心理学中称之为邓宁克鲁格效应。

简单的解释是,有些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。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悠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厉害,这些人正处于愚昧之巅(我们都曾在过,或者现在也在)。


格兰特对这个效应对应的人群有了更为细致的拆分,一个是「四分卫综合征」,一个是「冒充者综合征」。这两个人群都属于在元认知上有问题,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。具体是哪一种情况,则是由这个人过去的「经验与知识结构」决定。


经验多、专业知识少的人容易得「观众席上的四分卫综合征」。他们做这一行已经很多年了,以为自己是个老资格,其实没经历过真正高水平的考验,整天都是低水平重复而已。就如同球迷,号称是风风雨雨许多年,一说起球队的恩怨史来头头是道,都是没用的知识。


有一些人他们过去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专业知识,只是在这个领域中经验少,这些人就可能就会得冒充者综合征。有一些人在这个领域是新人,可能他拥有的知识可以上手做的不错了,需要的是时间慢慢熟悉,但因为他没有经验,他在这一行还从来没有真正做成过事儿,他会低估自己,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。


怎么样才能既自信又谦虚呢?

3

格兰特将信心分为了两个维度,「对自己的信心」与「对自己使用的工具的信心」。对自己的信心是一种自我的认同,来自一次次把事情做成。对工具(也可以理解为方法)的信心则是相信自己拥有和掌握了做这件事最好的工具。


从「对自己的信心」与「对自己使用的工具的信心」这两个维度去划分得到了下面这张图

这就得出了四个方向:

对自己和工具都有信心盲目自大;

对自己有信心,但是对所采用的的工具和方法保持怀疑,既自信又谦虚;

不相信自己,对工具保持怀疑进入刻意怀疑;

不相信自己,也没有勇气去挑战这个工具,进入强烈自卑。


显然这其中的理想状态是相信自己可以把事做成,但是要不断的去思辨和寻找更合适的方法、工具来应用,既自信,又谦虚。

4

自信的谦虚最大的特征是: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。

贝索斯说「如果你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想法,你会犯更多的错误。」

雷·达里奥说「如果你没有发现一年前的自己有多么愚蠢,那就只能说明这一年来你没学到什么。」


相信自己是相信自己的态度;

相信自己但是对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保持怀疑,将自己的信心与工具的信心分离;

相信自己是过去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的分离;

过去的自己错了,未来的自己会更好。


如果当下确实自信心状态不足,那么做个「冒充者」也挺好,心理学家对冒充者的研究表明,这个症状的人有个很好的品质:谦虚。努力、愿意听取建议、愿意重新思考。


保持谦逊、多请教、多反思,不断迭代。

5

工作与生活里难免会遇到冲突,比如面对伙伴的质疑和挑战,面对路人的怒吼。格兰特将冲突分为两种「关系冲突」与「任务冲突。」


关系冲突是根本冲突,是「个人的偏好」,这些偏好下,两个人彼此看到对方就不顺眼,根本不可能做朋友,也就谈不上调和。

「任务冲突」的特征是大家的目标一致都希望把事情做成,只是大家使用的「方法工具不同」。在工作里,关系冲突对团队肯定是不利的,而任务冲突则反而是创造型团队的良药。在团队创业早期如果任务冲突比较多的话,他们更容易产生原创性的想法。


对事不对人,争吵不要涉及到彼此的人格,可以大声的争吵依旧可以做朋友的团队,才是好团队。相敬如宾,彼此从没有冲突与争吵,问题就被掩盖在水面之下,团队逐渐僵化。


如何避免将任务型冲突上升到关系型冲突,多说 how,少说 why。不要只停留在理念层面,而是说说这件事情背后的逻辑,到底是怎样运转的。很多时候我们在争论的背后是,彼此的「信息差其实非常之大」,只有当从 why 转变为 how 的时候,才能让双方意识到彼此究竟是怎么想的,激发对方的重新思考。

6  

思考角度的变化相当于对事物的重新定性。

为什么人们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来思考?因为可得性启发式,提取记忆中熟悉的片段来判断最轻松。

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改变想法?因为确认偏误,人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。

如果有机会跳出情绪和身份重新回看曾经的种种经历,你会发现有全新的感受。

多关注事实、少关注表达与故事。

参考资料

[1]  万维钢·精英日课 4 《重新思考》2:既承认错误,又维持自信

[2] 万维钢·精英日课 4  《重新思考》3:两种冲突,两种争论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